信息来源:荆州政府网站
荆州市统计局
2014年7月25日
上半年,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和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,全市上下认真落实中央“稳增长、促改革、调结构、惠民生”的政策措施,坚持“竞进提质、升级增效”的总要求,克难奋进抓发展,集中精力抓项目,勇于创新抓改革,转变作风抓落实,全市经济呈现稳中有进、稳中向好、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。
一、经济运行稳中有进
据初步核算,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4.25亿元,比上年增长9.2%,总量在全省地市州排第四位,增速比一季度快0.5个百分点。其中,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06.30亿元,增长5.1%;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12.12亿元,增长10.7%;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95.83亿元,增长9.1%。
(一)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领先,位次前移
在宏观经济发展总体放缓的背景下,荆州市经济发展速度也有所下降,但仍然保持较快增长。上半年,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省排名靠前,与上年同期相比位次前移。
(二)农业生产全面增长,在全省名列前茅
上半年,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90.80亿元,比上年同期增长5.2%。从分行业来看,呈现全面增长,其中农业、牧业、渔业总产值分别为82.75亿元、48.69亿元、56.80亿元,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.1 %、5.5%、6.7 %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106.30亿元,比上年同期增长5.1%。农业增加值增幅高于全省4.9%的平均水平,在市州中名列前茅。
种植业减棉扩粮趋势明显。棉花面积因结构调整减少,油菜籽面积略减,夏粮、早稻面积增加,全年粮食种植面积将扩大。
畜禽生产发展放缓。上半年全市生猪出栏215.60万头,比上年同期增长3.8%,生猪存栏334.56万头,增长2.4 %;家禽出笼2650.00万只,比上年同期减少50.00万只,减1.9%;家禽存笼6050.16万只,比上年同期增加355.28万只,增长6.2 %。禽蛋产量达9.40万吨,比上年同期增4.5%。
渔业生产稳定增长。今年全市渔业养殖面积增,投放养殖数量增、优质品占比提高,鱼种生产管理加强,渔业生产资料准备充足,科技兴渔力度加大。上半年全市水产品产量达41.50万吨,比上年增加5.1%。
(三)工业生产平稳增长,支柱产业保持稳定
上半年,荆州市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.0%,增速全省排名第二位。四大支柱产业稳定增长。农产品加工、装备制造、化工、纺织服装四大支柱产业稳定增长,共实现产值833.8亿元,同比增长16.3%,高于全市平均增幅0.6个百分点,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83.8%,与上年相当。其中,农产品加工业(含纺织服装)477.4亿元,同比增长19.0%;装备制造业233.8亿元,同比增长13.9%;化工业122.4亿元,同比增长10.77%。农产品加工业中,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全市占比最大的行业,实现产值267.4亿元,同比增长24.6%。
(四)固定资产投资温和回升,房地产开发投资强劲上扬
上半年,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15.11亿元,同比增长23.7%,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.7个百分点,居全省各地市州第2位,1-5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月下降,6月温和回升。在投资总量中,项目投资完成754.9亿元,同比增长20.1%;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60.2亿元,增长97.8%。民间投资完成621.8亿元,同比增长21.4%;基础设施投资完成202.9亿元,同比增长49.3%。
新开工大项目个数规模保持平稳增长。上半年,全市新开工项目有1146个,同比下降1.2%。其中亿元项目达453个,同比增加102个;完成投资525.6亿元,增长34.9%,比全部投资增速高11.2个百分点。
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强劲上扬。上半年,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60.2亿元,同比增长97.8%,其中住宅投资完成52.8亿元,同比增长123.4%,商业营业用房完成投资增长13.8%。
(五)社会消费逐月加快,外贸出口稳定增长
上半年,全市消费品市场稳步发展,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6.75亿元,同比增长13.1%,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.2个百分点,比去年同期快1.0个百分点。分月看,零售额增速逐月加快,3月、4月、5月、6月同比增速分别为12.6%、13.1%、13.7%、14.5%。分地区看,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325.30亿元,同比增长13.1%,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61.45亿元,同比增长13.0%,城乡市场之间呈现同步增长。
消费热点纷呈。从全市501家限额以上批发、零售企业商品销售情况看,市场亮点频现:一是粮油食品烟酒类商品销售同比增长17.8%;二是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销售同比增长23.7%;三是中西药品销售增长较快,同比增长32.6% ;四是汽车消费保持快速增长,同比增长27.7%,石油制品类销售同比增长24.0%;五是化妆品类销售同比增长26.2%,书刊类销售同比增长21.3%。
上半年,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7.28亿美元,同比增长12.2%。其中,进口1.19亿美元,增长0.7%;出口6.09亿美元,增长14.8%,出口额全省排名第五,增速排名第七。
(六)财政收入增势良好,金融存贷双双增加
今年上半年,全市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73.48亿元,同比增长24.2%。其中,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7.27亿元,同比增长27.9%,增速全省排名第二位。税收收入61.52亿元,同比增长23.0%。分部门看,国税收入28.00亿元,同比增长11.8%;地税收入33.58亿元,同比增长34.3%。分税种看,增值税17.59亿元,同比增长6.6%;营业税11.28亿元,同比增长16.6%;企业所得税13.51亿元,同比增长43.5%;个人所得税3.23亿元,同比增长34.3%。
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00.71亿元,增长29.0%。其中:社会保障和就业27.28亿元、教育16.18亿元、医疗卫生14.97亿元、一般公共服务12.52亿元,分别增长29.4%、25.3%、35.0%和27.4%。
6月末,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938.3亿元,同比增长14.6%。其中,个人存款余额1314.5亿元,比年初增加128.1亿元;单位存款余额596亿元,比年初增加82.5亿元。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895.7亿元,同比增长18.7%。从贷款用途看: 消费、经营和固定资产贷款分别比上月增加3.7亿元、11.1亿元和4.2亿元,其中经营性贷款增量占各项贷款增量的76%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比达46.2%,比去年同期提高1.6个百分点。
二、结构调整稳中向好
(一)三次产业协调发展,二三产业贡献加大
上半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7.3:50.8:31.9;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.4个百分点,第二产业比重增加0.2个百分点,第三产业比重增加0.2个百分点。从增量看,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3.3%,拉动经济增长1.2个百分点;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.5%,拉动经济增长4.8个百分点;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4.2%,拉动经济增长3.2个百分点。
(二)工业结构优化稳步推进,落后产能淘汰效果明显
一是轻重工业占比为52.3:47.7,轻工业增速较重工业增速快3个百分点。
二是高能耗行业完成产值占规上工业总量的20.4%,占比较去年下降0.5个百分点。高耗能行业增速10.9%,比全市规上工业平均增速要低4.7个百分点。
(三)投资结构不断优化
1.第三产业投资在总量中占比明显提升。上半年,全市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22亿元,同比增长62.2%,增速比全部投资增速高38.5个百分点,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占总量的51.8%,同比提高12.3个百分点。
2.基础设施投资总量占比不断提升。上半年,全市基础设施投资202.89亿元,同比增长49.3%,增速比全部投资高25.6个百分点,占全部投资总量比重为24.9%,同比提高4.3个百分点。从基础设施内部构成看,交通行业的项目投资完成72.35亿元,增长54.9%;水利行业投资完成27.97亿元,增长118.3%,城市基础设施完成投资71.58亿元,增长63.5%。
3.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推进。全市在建亿元以上重大项目453项,同比增加102项,完成投资525.64亿元,增长34.9%。全市纳入省重点调度项目26个,完成投资81.25亿元,完成投资占计划投资75.5%。
(四)高新技术产业增速快于全部规上工业增速
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57.00亿元,同比增长16.3%,比全部规上工业增长速度快4.3个百分点。
三、转型升级稳中提质
(一)工业效益提升,利润大幅上涨
1-5月,实现销售收入718.85亿元,同比增长16.6%,现实利润总额38.13亿元,同比增长36.1%,利润率较去年同期上升了0.5个百分点。值得一提的是化工行业,实现利润7.8亿元,是去年的近7倍,是全市利润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,其中沙隆达和楚源集团两家大型企业即实现了7.2亿元。
(二)节能降耗取得成效
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74.47万吨标准煤,节能量为0.64万吨标准煤;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产值能耗为0.18吨标准煤/万元,比上年减少0.02吨标准煤/万元,下降幅度为13.8%。节能行业增加明显,全市37个工业行业中,27个行业实现了节能,占比达到了73.0%。
(三)投资增长质量明显提高
上半年,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交付使用率由去年同期的47.8%提高到48.2%;在全市建设项目投资中,扩建与技术改造投资完成240亿元,同比增长25.4%,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完成88.5亿元,增长12.5%,增速好于工业投资16.9个百分点;全市完成建安营业税5.6亿元,同比增长34.7%,比一季度的28.4%提高6.3个百分点。
上半年,我市经济发展砥砺奋进,交出了一份满意成绩单,但经济发展中不利因素仍很复杂,不少困难和问题值得关注。今年,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,也是荆州壮腰工程“三年见成效”的攻坚之年。全市要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,努力化解经济下行压力,着力推进提质增效升级,确保全年经济运行稳中有进、稳中向好。 |